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意识到战事的转机到来了,他们马上派人四处扬言;“齐NB14D王已死,齐国只有两城未被燕军攻破。乐毅害怕燕王惩罚
他而不敢回国,在齐国战场上他是以伐齐为名,实际上是想联络各地兵马占领齐国后在齐称王,因齐人现在还没有向他投降,所以他现在暂缓攻打即墨城以待时局变化。齐人最担心的是燕王再派其他将领代替乐毅来攻即墨,如果是那样,即墨城很快就会被攻破。攻破了即墨城,齐国也就完了。”这话很快就传到了燕惠王的耳朵里,燕惠王认为此话有理,随即派另一位燕将代替了乐毅,乐毅以前确实与惠王有些矛盾,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己就要攻下整个齐国的时候会被突然调回国去。乐毅判断,在这个关键时刻被从前方撤换下来,回到燕国绝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心一狠就投奔赵国去了。临阵换将,本来就已经打击了燕军将士的士气;乐毅投赵,更使前线将士对燕惠王失去信任。由此燕军军心浮动,情绪低落,对即墨城的围困也一天天松懈起来。然而这一切全都在齐人的把握之中。齐人眼见反攻的机会到来了,于是就在城中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每头牛穿上红衣,衣服上画出五彩龙文,把锋利兵器绑在牛角上,然后把浇了油脂的苇捆缚在牛尾上,用火点燃。同时,他们在城墙上凿出几十个洞窟,夜间放出奔牛,命5000名精壮军士紧随牛后。牛尾上的火炬光明照耀,燕军本已戒备松懈,突然间看到饰有五彩龙文的火牛,一个个惊得发呆,火牛所到之处,燕军非死即伤。结果燕军大败,齐军在混乱中杀死了燕将骑劫。燕人四散逃命,齐人奋力追击,被燕国攻下的七十多座城池一夜之间又都回到齐人手中。齐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略施小计,利用反间计赶走了著名燕将乐毅,从而不仅解除了敌军的包围,收复了失地,也同时在燕国君臣间制造了难解的矛盾,并由此对燕国政治造成了致命性伤害。
/* 35 */
帝 王
立嗣中的计较:1。重要的是政才
帝王夺取天下好比摘人参果,你想吃,他想吃,大家都想吃,于是大家都想方设法捷足先登,争取优先权。
得了天下,做了皇上,就好比人参果到口。可是这果子不仅可口、长寿,而且今生今世吃也吃不完,它可供子嗣世代享受,以至无穷。如此说来,人生易老而人参果不老,打天下的帝王君主不可能长命不衰,那么这使帝王享用不尽的王位就得传给后代儿孙。可古代帝王妻妾成群,儿孙也就多,而王位只有一个,到底传给谁,这一点不同帝王各有标准,但最要紧的,一是要传给自己最喜欢的、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人,二是要传给有能力保住这位子的人。为此,帝王们为这传位问题同样需要运筹算计。
人世间有各色人等,而各色人等又各有各的才干。才能分为多种,或有文韬,或有武略,然而作为政治家,特别是作为皇位继承人,那选择的标准恐怕主要是政才。
比如魏武帝曹操,起初最爱小儿子曹冲。这曹冲也确实聪颖早慧,他7岁用船称象,语惊四座。9岁时巧用计谋,救了御马官一条性命,也史上留名。可惜神童早逝,这使父亲曹操大伤其心。曹冲死后,魏武帝曾一度把立嗣之心转移到文才颇盛的曹植身上。可这曹植终因缺乏“深自砥砺”的工夫和“矫情自饰”的韬略,眼瞅着这太子宝座被哥哥曹丕不费吹灰之力给抢走了。想来以曹操的聪明和机诈,不会识不破曹丕在自己面前玩弄的小小把戏,但曹操心里十分清楚,曹植虽然文才过人,可他的桀骜不驯和潇洒倜傥绝对守不住那众人觊觎的王位。曹操从自己一生的政治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稳坐天下,必不可少的就是乔装打扮自己,要比别人做事更隐蔽,更多几个心眼,这是曹操对儿子的政才要求。而曹丕就具备这样的条件。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常对曹操不立曹植大发感慨,殊不知曹操掌握的是政治家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他不需要文人的理解。
与曹操立嗣选择的坚定明确相比,汉高祖刘邦实在有点相形见绌。嫡长子刘盈的软弱儒文,刘邦比谁看得都清楚,作为一个创业皇帝,他本也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接班人,所以他打心里喜欢与他性格相同的赵王如意,而不喜欢曾一度打算废掉的太子刘盈。但由于他的态度不如曹操明确,手段也不如曹操强硬,再加上吕后竭尽全力阻挠,致使刘邦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这一问题处理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常常使后人不禁扼腕叹息。试设想,如果当初刘邦当机立断改立赵王如意,疏远外戚吕氏,那后来吕后的肆意专权和吕氏的篡权作乱还会发生吗?可是历史没办法假设,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这中间吕太后听从张良的主意请来“商山四皓”,为阻止刘邦改立太子起了最后的决定性作用。故事颇有意思,一并叙述于此。吕后对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既清楚又担心,但却不知怎么办才好。左右为难之际,有人向吕后建议,说:“张良很有谋略,皇上又很信任他,不如求他想想办法。”张良是很了解刘邦的人,他知道此事已在刘邦心中酝酿了很久,仅靠口舌争辩是不可能使刘邦改变主意的,因此他就建议吕后去请“商山四皓”。因为此时天下已经平定,于安邦治国有用的人才大都被刘邦起用,只有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由于刘邦对人轻慢无礼,一气之下逃入商山,发誓终身不做汉臣。此时如果能请他们四位出山,明确站在太子刘盈一边,那么刘邦就一定会取消改立太子的念头。吕后听了张良的话,就派人厚礼卑辞去请四皓。汉十二年,刘邦打败英布回到京城,病情一天天加重,而改立太子的念头也越发坚定。一次宴会上,太子刘盈陪侍刘邦,四皓也随太子进了皇宫。4个人年龄都在80岁以上,个个须发尽白,衣冠严整。刘邦看到这四个陌生面孔问道:“你们四个人是干什么的?”四皓一一上前报上姓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说:“我寻找你们多年,你们弃我而去,现在为何要和我儿子在一起?”四皓说:“陛下轻慢士子,随便骂人,我们不愿受辱,所以就隐居了。现在听说太子为人仁爱孝敬,恭谨知礼,天下人没有不愿意为太子效力的,所以我们也就辅佐太子来了。”刘邦听四皓这么一讲,只好彻底打消改立太子的念头。但事实上,商山四皓这次可真是帮了个大倒忙。毫无疑问,没有刘盈的上台,也就不会发展到后来吕后及吕氏集团的为非作歹。
看来,帝王选择接班人,其标准只能是政才。没有政才,其他才能都派不上用场。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有名的才子皇帝,像南朝梁氏诸帝,唐明皇,特别是那以写诗填词而著称的南唐二主,都是因为其文才、诗才而妨害了其政绩。本来是个不错的文人、艺术家,却偏偏强人所难让他去做皇帝,这岂不既害了国家社稷,又害了他本人。如此想来,我们还是认为曹操做得对。他本人是个多面手,既是诗人,又是学者,但归根结底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选择接班人的眼光和标准更显示出他超出常人的智慧。
/* 36 */
帝 王
立嗣中的计较:2。棋看两步
稍懂弈道的人都明白,下棋时每落一子至少要看到下面的两步以上。同理,有远见的帝王为皇室的长治久安考虑,在立嗣问题上常常想得很多,他们不仅虑及子辈,而且对孙辈也常常打定算盘,晋武帝司马炎就是如此。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智商极低,在皇帝位子上闹出不少笑话,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臣下向他报告说某地因遭荒年百姓多被饿死,他却反问百姓“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皇帝一遇政事便束手无策,那是可想而知的。但这白痴父亲却有个聪明过人的儿子,叫司马NE22D。一次宫中失火,晋武帝司马炎登高观望,年仅5岁的司马NE22D硬拉着
皇帝爷爷躲入房中,说:“救火时仓猝之间,秩序混乱,皇上不可轻易暴露,要防备不测之
事发生。”这话出自一个5岁小儿之口,可真是天生的皇帝坯子。司马炎就是考虑到傻儿子
继位之后便是这个聪明的孙子继位,所以,为长远计,就决定由司马衷做皇位继承人。但是
,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的妻子贾氏心狠手辣,由于司马NE22D非贾氏所
生,所以贾氏先下手为强,捏造罪名,陷害司马NE22D致死。此后诸侯
讨伐贾后,致使晋朝酿成连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西晋倾覆,晋武帝司马炎的计划未
能实现。贾后干政,葬送西晋,这是晋武帝始料不及的。但他越过子辈,把自己的希望寄
托在更远的孙子身上,也不能不说是用心良苦了。
明太祖朱元璋与晋武帝司马炎出于同样的想法,只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孙辈的想法直截了当地予以实施了。朱元璋把帝位越过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众多儿辈,直接传给了孙子朱允NB938,很明显这一举动不是因为一时爱憎,而是为长远打算
和考虑的。尽管朱允NB938仅在位4年就被燕王推翻,没能用事实证明太祖与常人立嗣方法
不同的正确性,但我们仍不得不正视古代帝王为永保江山,由司马炎、朱元璋们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思路的成败由多种因素构成,而思路本身却是一个永在的事实。
/* 37 */
帝 王
立嗣中的计较:3。品行第一
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隋文帝杨坚对立嗣问题的考虑更加周到,顾忌也更多。首先,杨坚自觉地不与宫妃们生儿育女,只是有计划地和独孤皇后生有五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前世天子,溺于嬖幸,嫡庶分争,遂有废立,或至亡国;朕旁无姬妾,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有此忧邪!”之后,五子虽出同母,但杨坚坚持长幼有序的规矩,先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来见杨勇个人生活上不像自己那么检点,后宫多女宠,就果断改立“不近女色”、生活俭朴的次子杨广为太子。当然,隋文帝杨坚的不近女色是有他个人苦衷的。据载,杨坚称帝后曾爱上后宫中一位佳丽。杨坚召幸过几次,后来这消息传到独孤皇后耳朵里。一次独孤皇后趁杨坚不在时派人杀掉了这位薄命女。文帝事后得知,他悲不自胜,单骑驰出宫门,径向荒郊野外跑去。后经尾随而来的大臣高NB077、杨素等人苦苦相劝,杨坚才在“我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的喟
叹声中重返皇宫。物极必反,有为有志者常能做出一生中最不愿做的事情,日后杨坚的轻恋情、重社稷就是这样一个情结。经过这次情感磨炼,杨坚在日后统一天下的很长时间里,始终保持着克己俭朴的个人生活准则。自然,选立太子他也坚持以此为重要尺度,废杨勇改立杨广时,他就是这么考虑的。隋炀帝杨广身后为万人唾骂,是家喻户晓的荒淫无道的坏皇帝典型,但在他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杨广不仅不近女色,厚以待人,生活节俭,而且天赋甚高,文笔极好,统兵将将无所不能。他不满20岁时就做了行军元帅,指挥由六合一方面的军队,节制其他各方面军事长官,连宿将杨素都受他管辖。人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