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抄检大观园一路行动次序还原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在抄检大观园的描写中,又一次全景式地展现了大观园诸景点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请朋友们眼睛盯着图四,与我一起去探询抄检的路线。

  抄检是从宝玉的怡红院(洪园,在深潭口)开始的;第二个往东南来抄检黛玉的潇湘馆(西溪山庄),第三个本应继续前行抄检蘅芜苑(花坞),但因为是亲戚放弃了;然后折向西边抄检探春的芦雪庵(秋雪庵);随后第四个就抄检探春的邻居惜春居住的暖香坞(曲水庵);第五个抄检的自然是迎春居住的紫菱洲(茭芦庵)。由于抄出了司棋的问题,王善保家的打了自己的嘴巴,抄检就此中止。

  从以上路线不难看出,抄检基本是在“五院”风景区和“三庵”风景区中进行的。怡红院的原型是洪园,抄检很可能是根据洪家的“家难”如实描写的,所以《红楼梦》书中描写“抄检”要从怡红院开始。由于《红楼梦》作者洪昇仅仅把自己家的府邸园林洪园(怡红院)作为大观园的一部分,而把书中的大观园扩展到几乎整个西溪,作为小说,自然要写抄检其他地方,事实上当年洪家是不可能去抄检其他家庭的。但由于作者极其熟悉西溪,所以抄检的顺序和路径写的一丝不乱。

  八、《红楼梦》主人公与西溪纨绔公子之交游还原

  《红楼梦》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其生活活动基本是局限在大观园里,但也有例外,偶尔也跑出园子,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虽然次数有限,但活动也算丰富多彩。其中著名的有这么几次:随秦可卿的送葬队伍去铁槛寺,随贾母一行庞大队伍到清虚观打醮企福,听刘姥姥讲茗玉故事后跑到郊外寻找到一个“稀破”的瘟神庙,祭晴雯跑到野外去宣读《芙蓉诔》,慨叹夏金桂嫉妒跑去找王一贴讨要“疗妒羹”,等等。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园外活动,还是到冯紫英家里,同薛蟠、冯紫英三人以及优伶蒋玉函、妓女云儿一起行酒令、唱艳曲。

  书中的优伶、妓女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就无从考证了。但书中的宝玉、薛蟠、冯紫英三人,却史有明载,他们的原型就是清初杭州西溪著名的三个纨绔子弟:洪昇、钱元修以及冯云将的儿子冯千秋。洪昇本人是《红楼梦》的作者,贾宝玉的原型,无须多论。钱元修是古荡钱家的公子,“蕉园七子”之一钱凤纶的哥哥,钱静婉的堂兄。他的父亲是清朝初年著名的“丁酉科场案”的副主考钱开宗。由于科场受贿作弊被人告发,皇帝龙颜大怒,砍了他的脑袋,家属子女连同奴仆二百多口被逮往北京,发卖给满清贵族为奴。后来遇赦,家属子女方得回到杭州。

  说起钱家是《红楼梦》书中薛家的原型,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红楼梦》书中说薛家是“皇商”,“现领着内帑钱粮”,但原型钱家是官僚文人家庭,并非商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皇帝判决钱开宗受贿作弊案时,认为他玷污了官体,把科场搞成了肮脏的交易场所,“诗曰子云全无用”,只有钱可通神,“原来是货殖家风”!什么是“货殖家风”?就是商人家风!由此说来,钱家的“货殖家风”是皇帝亲口御封的,难怪《红楼梦》中要把他写成“皇商”!这种写法,既有对钱家隐私的透露,也有对皇帝调侃的意思。

  这个钱元修,青少年时期确实是个纨绔而又卤莽的世家子弟,钱家落难后,他对告发丁酉科场案的仇人李寿恨之入骨,几乎每天夜里都摩挲几遍身上的匕首,时刻想刺杀仇人,只是由于家庭严加看管,方未得实行。中年时,由于长期的抑郁,一病身亡了,死时眼睛都闭不上。这些事迹,在钱静婉的《哭伯兄》长诗中有详细记载。

  钱元修的堂弟,也就是钱凤纶的弟弟,名字叫钱肇修,这个人后来官当的很大,名气也很大,他就是林以宁的丈夫。《红楼梦》中薛蝌的原型就是钱肇修,他在书中的妻子邢岫烟,也是孤身一人寄人篱下,似乎与林黛玉是从一个生活原型,即林以宁身上幻化出来的。上述具体内容见笔者的考证文章《皇商与红楼二尤》。

  冯紫英的原型是冯云将的儿子,冯梦桢的孙子,名叫冯千秋。冯梦桢是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官僚文人,收藏古玩字画极多,为了保存著名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特意在杭州西湖边上建有“快雪堂”,另在西溪的老和山坡上建有西溪草堂。《红楼梦》中的凸碧堂,就是以他家的西溪草堂为原型的。

  冯梦桢的儿子冯云将,也是杭州著名的风流荡子,著名的冯小青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家里。冯小青原是扬州“瘦马”,被冯云将纳为小妾。由于冯云将的大老婆十分悍妒,加之社会上讥讽冯云将纳同姓女子为妾有违传统公德,所以冯家把冯小青困顿在西湖孤屿上,终年不见人面,不久就抑郁而死了。多才多艺的冯小青,临死前“焚稿断痴情”,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冷雨敲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红楼梦》中的黛玉身上,或多或少有冯小青的影子,书中还直接引用了小青的诗“瘦影白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据《杭州府志》记载,冯云将的儿子名为冯千秋,为人风流倜傥,他就是冯紫英的生活原型。《红楼梦》书中说冯紫英的父亲是“神武将军冯唐”,“云将”与“神武将军”意思是一样的。冯千秋与洪昇、钱元修三人,是当时西溪著名的三纨绔,经常在一起吃酒、唱曲、游玩。《红楼梦》中描写宝玉、薛蟠、冯紫英一起招妓携优饮酒行令,应该就是根据三人的真实经历写入书中的。书中交代三人饮酒的地点是“冯紫英家里”,为什么不写具体地点呢?因为洪昇创作《红楼梦》时,已经把冯家的西溪草堂纳入了大观园,称作凸碧堂,总不能把三人不算文明的行为写到大观园中吧!所以只好含糊交代饮酒的地点是冯紫英家里。

  贾宝玉在大观园外的活动地点,还有一些是有原型可考的,例如随秦可卿送葬队伍所去的铁槛寺,就是洪家祖坟和家庙的所在地东墓坞(见图三)。这里是从洪昇的六世祖洪钟的墓地开始成为杭州知名墓地的,洪钟在明朝成化年间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死后皇帝亲自派员致祭,明朝著名大儒王阳明亲自撰写了墓志铭。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书中荣府的正厅中曾悬挂一幅由“勋教弟穆莳拜手书”的中堂对联,“穆莳”这个名字怪怪的,原来就是“墓石”的谐音,为洪家墓石“拜手书”的名人,就是王阳明。

  宝玉随老祖宗去打醮的清虚观,其原型应该就是西溪的“冲虚观”。这里在在南宋期间称“冲虚观”,后改称“抱朴书院”,现称黄龙洞,仍为道教圣地之一。黄龙洞距离洪园所在地深潭口不远,所以书中说,打醮的队伍后边的还没出发,前边的已经到达。至于“稀破的”瘟神庙,王一贴的道观等地方,是否有原型,已经很难考究了。西溪旧时庵观众多,许多规模不大的庵观,随建随废,缺乏历史记载,也无须逐一考证。

  洪昇出生于杭州西溪,成长于杭州西溪,家难后被迫离开杭州西溪,在北京过了二十多年极为困顿的生活,康熙三十一年再次回到故乡杭州西溪,直到六十岁去世。西溪是洪昇儿时的天堂乐园,青年时的浪漫沃土,老年时的避难场所。洪昇一生,都对故乡西溪怀有深沉的情感。西溪自然风光优美,人文积淀深厚,可谓杭州这个天堂中的一方净土。洪昇以自己的故乡风光为原型创作大观园,是文学创作最合理、最自然的选择。

  不知朋友们注意没有,《红楼梦》书中说大观园有“三里半大”,除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很少有这么大的,西溪的“五院”、“三庵”、“三馆”风景区连在一起,直径大约就是“三里半”左右(见图四)。西溪本来不是一座园林,但清初的西溪却到处都是优美的园林建筑,整体上构成一幅天然图画。书中宝玉题咏大观园时,始终强调“天然”的可贵,反对“人力穿凿”,可见西溪作为《红楼梦》大观园原型的原始风格,也可清楚看出《红楼梦》作者洪昇的审美观点。

  今天的杭州西溪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区在加快建设。朋友们现在去西溪实地考察,很难直观看出大观园原型的模样,因为清初的建筑绝大多数已经荡然无存了,必须拿着笔者这幅“导游图”,按照图上的标示,逐一去做实地历史调查,方能看出大观园原型的本来模样。西溪不难去,沿着天目山公路行驶,直奔蒋村,大观园的全部原型都在蒋村的南面和西南面,留下、五常、蒋村三个乡镇交界的地方。大观园的山水形势是“衔山抱水建来精”,这里恰是“衔”老和山,“抱”转山河水的形势; “芳园筑向帝城西”,这里恰好位于杭州城区的西面,《红楼梦》作者早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大观园原型的方位。杭州是古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正所谓“帝城”。 
 
 
 
第三节  大荒山 无稽崖 青埂峰


  《红楼梦》开篇,作者便交代,那块女娲遗弃的因“无才补天”而“自怨自叹”的顽石,那个“造凡历劫”经历了“风月繁华”的由顽石缩成的宝玉,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都是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个“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在哪里?红学界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以脂砚斋为代表,认为是作者杜撰的地名,“大荒山”谐荒唐,“无稽崖”影无稽,“青埂峰”隐指情根,本无实地可考。另一种看法是后来的考证派,认为曹雪芹祖籍东北,“大荒山”指的是满族发祥地长白山,“无稽崖”谐音指满族先祖“勿吉族”,“青埂峰”指长白山天池,甚至进一步推断“绛珠草”就是长白山人参。

  显然,这两种看法均属凭空猜测,并没有任何根据支持。对第一种看法无须置喙,因为不是什么考证成果,也无从断定其对错。第二种看法貌似有理,但仔细审之,实经不起推敲。清代前期,满族虽有关于长白山的传说,朝廷也经常“祭祀”长白神山,但由于当时长白山地区原始森林密布,无路可通,祭祀活动都是“遥祭”,谁也没见到长白山什么样;“勿吉”、“肃慎”确实是满族的祖先,但这一学说是近现代学者研究出来的,清代前期无此说法,更何况曹雪芹家是“汉族包衣”,自无视“勿吉”为祖先的道理;长白山天池是18世纪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红楼梦》成书年代,尚无天池可言,不可能成为《红楼梦》描写“青埂峰”的借鉴实体。

  笔者在考证康熙朝洪昇是《红楼梦》初创者的过程中,对洪昇在几个重大人生遭遇发生时的行踪,进行了详细的追踪研究。笔者发现,康熙二十八年中秋,洪昇因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受到朝廷“斥革”下狱处分,彻底断绝了仕进前途之后,由于极度悲愤,曾经骑着一头驴,抛妻弃子,独自一人,跑到京东的盘山,在“清泉白石”间流连多日,意欲跳出红尘,遁入“空门”。这段经历,在洪昇的诗作中有明确记载,应属信史。为了考证洪昇在盘山期间的详细活动,笔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