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史集要-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闭砸宦1935年11月在珠河县(今尚志)左撇子沟战斗中,因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第4军攻克密山县城,歼伪军1个连,并协同第3军攻打刁翎,从而开辟了新的游击区。第5军和第2军第5师在宁安、额穆、敦化地区反“讨伐”战斗中,歼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敌各种枪械1000余支。第6军攻占鹤岗煤矿,吸收许多工人参加革命军,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人民革命军经两年多的艰苦斗争,发展到1万余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第三阶段:东北抗日联军阶段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指示精神,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6个军依次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6军,后又陆续组建了第7至第11军。第7军,军长陈荣久,政治部主任郑鲁岩,活动于饶河、虎林、抚远地区;第8军,军长谢文东,政治部主任刘曙华,活动于依兰、方正、勃利地区;第9军,军长刘华堂,政治部主任李熙山,活动于勃利、依兰地区;第10军,军长汪亚臣,政治部主任王维宇,活动于五常、舒兰地区;第11军,军长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国,活动于桦川、富锦地区。这时的抗日联军已发展到3万余人。 
    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成立后,抗日联军又先后改编成第1、第2、第3路军,分别归上述三省省委领导。第1路军于1936年7月组成,辖第1、第2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副总司令王德泰;第2路军于1938年春组成,辖第4、第5、第7、第8、第10军,以及王荫武领导的救世军、姚振山领导的义勇军,总指挥周保中,副总指挥赵尚志;第3路军于1939年5月组成,辖第3、第6、第9、第11军,总指挥李兆麟,后政治委员冯仲云。 
    1936年4月,日军推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对抗日联军进行大规模“讨伐”,抗日联军各军在反“讨伐”作战中,紧密配合,更加广泛地开展游击战。1936年下半年,第1军组织两次西征,曾于本溪县赛马集和摩天岭,歼灭伪军1个营和日军今田中队。第2军于抚松、长白地区多次伏击日伪军,在穆棱县代马沟伏击日军列车,打死打伤日伪军300余人。是年冬,王德泰在抚松县小汤河战斗中英勇牺牲。第3军为打破日军对松花江两岸的“讨伐”和开辟新的游击区,主力西征至海伦地区,另一部北进至嘉荫地区,历时半年多,转战数千里,战斗百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100余人。1937年春,第4、第5、第8军和第3、第9军一部协同作战,打进依兰县城,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第6军攻克汤原县城。抗日联军各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讨伐”,扩大了政治影响。 
    “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依靠群众,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进一步掀起了对敌斗争的新高潮。活动在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第1路军,攻克抚松县庙岭和辉南县城,袭击宽甸县四平街,奇袭辑安(今集安) 
    县老岭隧道工程,在蚊子沟伏击索景清旅,歼敌300余人。活动在吉林省东北部和黑龙江东部的第2路军,向日伪军展开积极进攻,突袭宝清县七星河镇,全歼守军。在五道岗伏击战中,歼灭日伪军300余人。第5军第3师第8团第1连的16人,在宝清县小孤山被日伪军骑兵400余人包围,经一天激战,消灭日伪军120余人,连长李海峰等12人壮烈牺牲。活动于松花江下游,小兴安岭和黑嫩平原的第3、第6、第9、第11军,四处打击日伪军,作战420余次,歼敌7600余人。 
    1938年下半年,日军为巩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要地,将其兵力增加至8个师团,对抗日联军加紧进行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采取增建所谓“集团部落”,推行“保甲连坐法”等手段,企图隔离抗日联军与群众的联系,破坏抗日联军的生存条件。抗日联军在斗争极端残酷、处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第1路军于6月将部队改编为3个方面军和1个警卫旅,实行分区作战,曾取得辑安县长岗、敦化县寒葱岭等战斗的胜利,并在临江县岔沟、八道江一带,突破了日伪军13个团的包围。7月,第2路军为摆脱日伪军的围攻,以第4、第5军主力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西征,攻克苇河县楼山镇后,受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仅一部进入五常县境内;第4军遭日伪军围攻,军长李延禄、副军长王光宇牺牲;10月,第5军一部在东返途中遭日伪军袭击,冷云等8名女战士被围,宁死不降,毅然投入乌斯浑河,英勇牺牲;第2路军坚持原地斗争的部队,先后进行大小战斗37次,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击毙日军少将日野武雄。同年夏天,第3、第6、第9、第11军从汤原、萝北、绥滨地区陆续远征,先后到达海伦、德都地区,攻克讷河县城和克山县北兴镇,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并在德都县朝阳山一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1939年10月,日伪军对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抗日联军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斗争。第1路军各部队分散游击,杨靖宇率领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今靖宇)一带,1940年1月,遭日伪军重兵包围,历时50多天,作战40余次,未能全部杀出重围,最后杨靖宇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于2月23日在濛江县城南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子壮烈牺牲。由于斗争形势渐趋恶化,各路军减员较多,1940年初,吉东、北满省委领导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第3路军随即改编为第3、第6、第9、第12支队,继续活动于黑嫩平原20余个县。第2路军到1941年2月,先后编成第2、第5、第8支队,活动于同江、富锦、虎林、宝清地区。 
    3月,第1路军亦按两省委决定编成第1支队,活动于绥芬河、东宁地区。1940年,日军对抗日联军进行更为残酷的“讨伐”,形势愈为严峻。同年底,中共吉东、北满、南满省委讨论统一领导以及抗日联军的统一指挥问题,确定了保存实力,培养干部,坚持斗争的方针。此时,第1、第2路军大部和第3路军一部转移至苏联境内进行整训,一部分在辽宁、吉林东部边境地区和完达山区坚持斗争,第3路军继续在黑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42年2月,第2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在攻打鹤岗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牺牲。随后第3路军大部转移至苏中边境,继续进行军政整训。另组成十几个小分队,在东北境内侦察敌情,袭击日伪军,开展群众工作,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月,抗日联军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军的反攻作战,进占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尔后,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长期独立奋战,历尽艰辛,钳制与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的国军。从1931年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日军在东北共死伤17万余人,伪军死伤5万余人。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1937。7—1945。9)     
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    
    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其侵华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放弃过去“不以国民党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日本侵略军停止对正面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改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逐渐将其主要兵力转向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清乡”和“蚕食”,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国民党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下,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为了克服困难,巩固根据地,坚持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大会,毛泽东提出“由军队自身参加生产运动”,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向全军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产运动大规模地开展起来。1942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1943年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生产运动又有广泛深入的发展。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政军负责人,积极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他们亲手开荒、种菜、纺线,周恩来、任弼时还参加过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纺线比赛,被评为“纺线能手”。在党中央领导人的带动下,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还有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情况下,种粮种菜、养猪养羊、打柴烧炭、纺纱织布,发展以自给为目标的农工商业。全军的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边区政府成立了生产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产,要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并号召种植经济作物,特别是纺织原料。1941年春,八路军第359旅奉中共中央之命开赴荒无人烟、荆棘丛生但土地肥沃、适于开垦的南泥湾。这支部队在缺乏资金和工具,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一面动手开挖窑洞解决住宿问题,一面勘察开荒地区,学习耕作技术,制造生产工具。从旅长王震到公勤人员、随军家属,人人动手,开荒种地。用了不到3年时间,就把一片荒野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实现了全部经费、物资自给,粮食不仅有节余,而且开始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成为全军大生产的一面旗帜。与此同时,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等各抗日根据地,都根据不同情况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 
    军队积极参加生产,改善了物质生活,许多部队实现了粮食、被服和其他日用品的全部或部分自给,由于军队努力生产,收入增加,使人民的负担也大大减轻。 
    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胜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支持敌后长期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部队的大生产运动,不仅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也带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密切了军民关系。同时也为我党我军积累了一些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工作干部。      
抗日战争(1937。7—1945。9)     
全军开展整风运动    
    中共中央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加强党的建设,决定从1941年起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为了在全军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整风运动,194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与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军队中整风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7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关于军队中的整顿三风》的社论。指示和社论特别强调了军队开展整风运动的特殊重要性。并根据部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