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强烈的奋发向上,积极战斗的精神,将会感染很多人。他们也愿意用这样的精神,来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在他们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将会选择加入护卫队,为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未来而战斗。
第二个,是帮助青壮年更快的熟悉武器装备。
伤退司的每个人,都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懂得如何使用武器。他们可以利用空暇的时间,教导身边的每个人,熟悉武器的使用,教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战斗本领。这样一来,有心人即使不加入护卫队,同样可以学习到杀敌本领。
以后队伍扩大了,要招收更多的新兵,新兵将会从这些有心人中进行选拔。这些新兵本身有一定的基础,在加入护卫队以后,战斗水平的提升,将要比一片白纸的人更快,有利于护卫队战斗力的迅速补充。当年的解放军主力,很多就是从地方部队升级来的,原理基本差不多。
伤退司教导大家杀敌本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以后战争规模扩大了,控制的区域变大了,面对的敌人更多了,更强了,除了正规军之外,还要组织游击队、武工队什么的,伤退司训练的这些人,就是游击队、武工队的骨干,不需要另外从主力部队抽人。
第三个,伤退司定期组织一些讲座,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
张准一直觉得,后世军队和封建时期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专业的思想教育,能够将士兵的基本理想,形成一个统一的基本认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理想的军队,只能凭借自己的浑浑噩噩,还有人的本能作战,终究是无法长久的。
张准平时的思想教育,主要集中在护卫队这一块,这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了。但是,这还不够。要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都尽可能的传播出去,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在没有精力去组织专门的宣传队的时候,这些受伤又或者是退役的战士,就是最好的宣传人选。
“林斌,这些武器,都交给你来支配了。”
张准决定将护卫队用不上的武器,都交给伤退司来分配。冷兵器时代的人民战争,不像后世那样需要生产大量的武器,寻常的刀枪剑戟,就能够发挥威力。准确来说,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利因素的,更主要还是在人的意志。
伤退司组织的训练,是不脱产的,时间是机动的,训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安排训练时间。这样,很多青壮年就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取得更好的效果,形成一种全民皆兵,人人练武的风尚,从而整体提升战斗力。
其实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非常尚武的,汉唐之风不灭。只是宋朝重文轻武太过严重,导致蒙古异族入侵,崖山之后无中国。到明朝的时候,继续重文轻武,尚武之风,已经湮灭的差不多了。
现在,张准要做的,就是将尚武之风重新弘扬起来。美国人之所以强大,和他们的人均两支枪是分不开的。尚武民族,对外扩张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是后世历史证明了的,英国人如此,俄国人如此,美国人也是如此,连有段时期的日本人都是如此。
第042章总结,经验,教训,奖励!
张准做不到人均两支枪,他还没有那么多的武器,但是,将多余的武器,分发给民众,还是可以做到的。张准相信绝大部分的民众,拿到武器以后,要对付的乃是敌人,绝对不是自己。如果有一天,民众们举起武器反对自己,OK,那意味着自己是众叛亲离了。
幸好,这一天,在他的有生之年,应该是不会到来的。
张准对伤退司的训练效果,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也没有提出要考核之类的。这只是一种激励,一种教导,一种传授,一根标杆,一种风气。当然,张准相信,某些有志于参军的青年,肯定会花大力气对自己进行训练的。到时候,护卫队一旦有空缺,他们立刻补入,就是一名不错的战士。
为了让民众都感受到伤退司的吸引力,张准授予林斌的头衔,是“伤残及退役军人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从名称来说,可谓是浮山所最大的官职了。当然,官方是不承认的。
“队长,你看我的,我一定不会给你丢脸的!”
林斌弄明白自己的职权以后,兴冲冲的去了。
张准微微一笑,回到了红石滩营房。
第二天早上,护卫队在红石滩召开了战斗总结会。
除了负责警戒的战士之外,其他官兵都参加了。
首先总结的,乃是教训和不足。
昨天的战斗,是护卫队正式成立以后的第一次战斗。整体来说,张准对战斗过程还是满意的,用十个人的伤亡代价,换取六十多敌人的覆灭,这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护卫队来说,是很不错的开端。
现在浮山所其他各个屯都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无数的军户都被黑豹的覆灭给高兴坏了,前往柳树沟战场亲自察看的军户是一波接一波,绵绵不断,大家都想知道,杨家屯护卫队是怎么样让黑豹全军覆没的,这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但是,战斗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护卫队毕竟成立的时间短,很多细节上的地方,做得还不是特别的到位。有些细节其实是可以改进的。同时,由于是初战,暴露的问题特别多,这些都要一一总结出来,以便日后改进。
总结会采取战士们自由发言的方式。
张亚铁率先举手,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张准点头,表示批准。
张亚铁站起来,大声说道:“我要说的是,有些人挡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能打的上不去,上得去的又不能打。要是我们早点上去,就可以早点结束战斗。”
此言一出,全场立刻沸腾。
张亚铁这通发言,简直就是大炮啊!
邹明加立刻反驳:“我们不能打吗?我们又不比你们差,为什么要给你们让路?旁边又不是没有道路给你们走,你们完全可以绕过去啊!那么点人,我们小队自己能解决!”
得,两人立刻争吵起来了。
张准皱皱眉头,让邹明加将事情经过描述一番。
原来,张亚铁的这个大炮,打的正是邹明加的小小如意算盘。邹明加带领的小队,在战斗中一下子圈住了八个敌人,自己没有能力迅速解决,却又不肯让张亚铁等人加入战斗。不是说他不相信张亚铁等人的战斗力,恰恰相反,他知道张亚铁等人的战斗力很强,要是上来,肯定可以更快的解决战斗。可是,如果让张亚铁他们上来,他们小队的功劳,就要被分走一半了。
邹明加觉得自己小队是可以解决那八个敌人的,并不需要张亚铁的支援。付出的唯一代价,就是需要耗费多一点时间罢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邹明加本身虽然是三等兵,战斗技能没有张亚铁出色,但是在组织三人小队,五人小队方面,却是整个护卫队最出色的。他的小队,最终解决了那八个敌人,自身一个伤亡都没有。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抢功劳的问题。
没办法,敌人太少,有人摊不上份。
护卫队八十多人,围歼黑豹六十多人,地形又不是非常的开阔,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是以后战斗规模扩大了,敌人增多了,这样的争吵,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因此,张准并没有批评两人。其实,两人都是对的,只是各自解决战斗的方式不同而已,个性使然。
有了张亚铁和邹明加的争论,总结会的后半段,那是相当的活跃,大部分的战士都站起来提出了问题。因为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的积极,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都被总结出来了。张准一一记录在案,同时探讨解决的办法。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很多问题当场就纠正了。
张准最后做了总结发言,罗列了三个比较重要的教训。
第一个教训,就是团体协作意识差。
可能是这方面的意识强调不够,各自为战的情况很严重,大家见了敌人以后,就跟抓羊一样,各自忙各自的。本来伙长和伍长有很大的责任,就是指挥自己的小队战斗。但是结果表明,伙长和伍长,自己都很容易陷入到各自为战当中,忘记了指挥部队这一茬。
“遇到敌人的第一反应,是组织自己的小队,用团队的力量去战胜敌人,而不是不管不顾,头脑发热,自己率先冲上去了,结果导致部分战士不知所措。从这方面来说,邹明加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在表扬了邹明加以后,张准不点名的批评了几个人。
这个问题批得不是太重,点到为止。
在战斗中,伙长和伍长的率先作用非常重要,他们身先士卒是绝对没有错的。要是伙长和伍长都缩在战士的后面,只是一味的叫战士们先上,那就适得其反了。“跟我上”和“给我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导致的后果也是截然不同的,GCD和KMT的战争深切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队和小队之间的配合,也不是很足够。比如刚才提到的邹明加和张亚铁小队的配合,就出现了问题。除了两人之外,其他小队之间的配合,也是问题多多。大家见了敌人,都一窝蜂的涌上去,抢着将敌人包入自己的口袋,战斗精神非常可嘉,值得表彰,但是战斗效果其实可以更好。
第二个教训,就是头脑发热,忘记自己的根本任务。
在这个问题上,张准毫不犹豫的点名批评了郝林勇。
张准给郝林勇的任务,是切断黑豹等人的退路,不让一个敌人逃跑。但是,在战斗中,他们忙于和敌人纠缠,没有很好的完成任务,尽管他们杀死了不少的敌人,最终,自身的任务却没有完成。若非尹风毅小队及时的到达指定位置,说不定就有敌人跑掉了。
第三个教训,就是乱抢东西。
这是非常不好的苗头。
本来已经有纪律严格规定,一切缴获要归公,然后重新分配。在战斗开始之前,张准还再次强调了。但是,还是有些人,战场上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忙着去抢,忘记了对敌人的追击。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归根究底,还是要继续强化纪律。
因此,张准再次重申了一切缴获要归公的纪律。他冷峻的表示,这次只是警告。如果还有下次,就要执行军法了。犯错一次,二十军棍。犯错两次,四十军棍。犯错三次,就要推出去杀头示众了。
教训总结会结束以后,才是庆功会。
参加庆功会的还有杨家屯的父老乡亲。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总体而言,这次战斗,还是不错的,涌现了好些战斗英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乃是张亚铁和他的五人小队。他们成功的消灭了黑豹最得力的几个手下,加上之前消灭的敌人,他们的杀敌数量,超过十四人。
邹明加的小队,杀敌数量也不少,十二人,仅仅次于张亚铁的小队。刚才两人的争吵,从侧面说明两人都是对军功非常看重的。两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扩大自己的战果。这次是张亚铁做了冠军,邹明加颇为不服气。当然,不服气的人还有很多。
杨宏文带领的小队,表现也不错,同样杀死了十个敌人。其实,杨宏文本身的战斗技能,也是三等兵而已。但是,他同样擅长组织小队战斗,三人战斗小组搞得非常的出色。他的拿手好戏,就是三人对付一人,迅速搞定,然后马上寻找下一个目标。
可见,伙长和伍长本身的英勇固然重要,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或者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但是,如果能够将每个手下的能力都发挥出来,取得的战功,绝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