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坦克…前进! 作者:'德' H·古德里安 
  原书出版者的话 
  德国装甲坦克兵的创造者古德里安上将期望编写一本能归纳他本人对于坦克战斗运用的看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的书。古德里安想在这本书里记述德国坦克兵的战绩,并把德国以高昂的代价换取的战争经验传授给新建的德军装甲坦克兵的士兵们。遗憾的是,早亡使他停笔,没有能写完这部著作。 
  为能完成这部著作,并以此满足亡者的夙愿,“西尔德·费尔拉格”出版社特请已退休的奥斯卡·门泽尔少将协助将古德里安的资料加以整理,编辑出版。门泽尔少将同大多数的坦克兵将领一样,也出身于骑兵。他从排长到师长,走过了漫长的途程。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他经常同古德里安接触并进行长时间的谈话。战争期间,他曾任温斯道夫·贝尔根坦克学校的校长,并长期掌管装甲坦克兵的军官训练。战后,他被聘为埃及政府的装甲坦克兵顾问。出版社考虑到,门泽尔少将具有多方面的经验,并与古德里安上将有密切的个人来往,认为他最能胜任此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本书以坦克兵常用的口令“坦克—前进!”命名,能更好地表明坦克适用于进攻的特点。其实在防御中,坦克也是以进攻性行动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的。 
  我们相信,年轻的坦克兵会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东西,以使本书能起到促进德军坦克兵迅速复兴起来的作用。   
  编者前言 
  在技术发达的时代,经验和理论很快就会过时。然而,如能正确加以运用,经验和理论就会成为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普鲁士弗里德里希大帝所说: 
  “经验如不加以总结、整理,也不打算运用,几乎是毫无价值的。” 
  《坦克—前进!》一书记述了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五年期间德国坦克部、分队的发展和战术。但是,要想把这些涉及面很宽的问题都囊括在一本书里是不可能的。在迅速组建武装力量的过程中和在战争期间,德国装甲坦克兵积累的经验是大量的,多方面的。而且,这些经验是在各个战场、在同拥有不同武器和采用不同战术的许多国家的军队作战中取得的。《坦克—前进!》一书虽然是根据过去的资料整理的,但许多论述直到今天也没有丧失其意义。 
  书中的插图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 
  关于其它兵种的运用,只涉及到与坦克兵战斗行动有直接联系的一些问题。伴随和支援坦克,并能英勇作战的其它兵种,也同装甲坦克兵一样,获得了应有的荣誉。 
  我衷心感谢“西尔德·费尔拉格”出版社的什特列凯尔先生,他校阅了本书的初稿,提出了意见,并对本书作了技术校订。借此机会,谨向给我介绍了许多作战经验并提出宝贵建议的坦克兵军官们表示谢意。 
  希望本书的内容能体现古德里安上将所嘱望的坦克兵的那种战斗精神。 
  深信,读者会从本书的各个章节中看出,我们坦克部队的官兵在战争年代曾经建立过何等显赫的战功。涉及实战情景的篇章,会使我们追忆起他们所经受的那些严峻考验。这也正是对我们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的最好的纪念。 
  奥斯卡·门泽尔   
  古德里安上将 
  在《坦克—前进!》一书中,除总结了德军装甲坦克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运用以外,还阐述了该兵种的创始人、古德里安上将的理论观点。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书的开头先介绍一下古德里安的简要生平。 
  翰斯·古德里安于一八八八年六月十七日生在维斯瓦河畔赫翁诺城的一个军官家庭里。他于一九○七年卒业于陆军学校,获得准尉军衔,被派到汉诺威的第10轻骑兵营工作。后来他同果斯拉尔的一个医生的女儿结了婚,生有二子,都象他一样当了军官。 
  家庭的传统和普鲁士的军事传统对古德里安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对他来说,这些传统就是力尽天职、服从、责任感和事业心。他坚持的观点是,士兵要完成官长交给的一切任务,而官长在遇有涉及士兵的生命、健康和福利的事情时,要竭力维护士兵的利益。他一生都是按这条原则办事的。众所周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末,他就是因为维护他的坦克集团军的利益而被革职的。当时他的集团军被要求在俄国的严冬条件下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一九四三年三月,古德里安被任命为装甲坦克兵总监。在对德国来说十分艰苦的岁月里,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到了战争快结束时,他因坦率陈述个人不同的看法,再次被革职。古德里安意志坚强,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只要证明他是错误的,他也从不固执己见。 
  他的个性和他在初任军职的轻骑兵营所受的熏陶,使他获得了坦克兵指挥官所必备的素质——不屈不挠的意志,迅猛冲锋和勇猛杀敌的果断性以及在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冷静思考问题的能力。他的个人禀赋和作为总参谋部一名军官所应有的全面而扎实的素养,使他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心能够迅速付诸实现。在骑兵中所受到的优良训练也有助于他成为一名卓越的坦克兵指挥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古德里安还是某骑兵师的一名军官的时候就已确信,要想使弗里德里希大帝使用骑兵的基本原则重新得以发展,必须学会以新的眼光来估价和利用战斗条件、时间和空间。古德里安不断地接受新鲜的、有益的、甚至是来自外国的事物,而且能够加进自己许多看法。 
  他为坦克兵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从试验雏型坦克部队到建立起一个新的兵种;从设计第一批坦克到大批生产新式坦克;从训练小分队到指挥坦克兵团。他是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从事这些工作的,而且还要克服保守分子的种种阻力。古德里安曾作出很大的努力,为组建装甲坦克兵而筹划资金,并论证他所提出的发展装甲坦克兵的方向的正确性。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否则他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力量,也不会取得斗争的胜利。当然,他也得到了协助他工作的许多忠实的、朝气蓬勃的军官的支持。但是,建立新兵种的基本思想是来源于古德里安的,也只有居于显要地位的古德里安才能使这一思想得以实现。因此,不仅在德国,即使是在国外,也公认古德里安是德国装甲坦克兵之父。 
  古德里安曾在波兰和法国指挥过坦克军,在俄国指挥过坦克群和坦克集团军,因此得以亲自在实践中检验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他指挥的装甲坦克兵所取得的多次胜利,这里不拟赘述。“闪击战”和古德里安的名字一起载入了史册。关于坦克的战斗运用问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提出,直到古德里安提出“闪击战”理论,这一问题算是正确地解决了。从而,毫无出路的阵地战思想也就被埋葬了。自从在战场上出现了强大的防御武器以后,军队的机动力曾一度丧失,有装甲防护的发动机才使军队的机动力得以恢复。古德里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据此作出必要的结论,以改进装甲坦克兵的编制、战斗训练和组织指挥。古德里安指出,发动机责成指挥官迅速定下决心,并亲自促其实现,因为坦克在战场上如以步兵进攻速度行动,就是自取灭亡。坦克兵特别要遵照弗里德里希的遗教行事:“进攻愈迅猛,伤亡愈小。” 
  为了正确评价古德里安所做的一切,必须考虑到,从组建装甲坦克兵之日起到大规模使用这个兵种,中间只有六年的和平时期。在这几年没有做到的事情,都要在艰苦得多的战争条件下完成。一九四三年三月,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坦克兵总监以后,深为德国的未来而担忧,但仍坚信坦克的威力,于是他迅速着手装甲坦克兵的改编工作。然而,在德国的军事潜力每况愈下,日渐衰弱的航空兵不能给予地面部队有效支援的条件下,即便是最卓越的组织者,也不能使各个战场在一段长时期内保持势均力敌的局面。一九四五年三月初,古德里安再次被革职,因为他的爽直使他成为最高统帅部里“碍事”的人物。此后,他对战争最后几个月的形势发展已经不再起作用。 
  德军投降以后,古德里安成为美军的俘虏。他甚至在几年的监禁生活中也没有对自己的理想丧失信心。他于一九四八年获释,这时虽已重病缠身,但并没有休息多久。他十分关心地注视着战后年代的政局变化和过去的敌对国家装甲坦克兵的发展,并时常同西方专家就坦克问题交换意见。古德里安当时已满意地看出,他的思想已经在国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 
  他是旧军人协会的积极参加者,与过去的许多战友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古德里安在《一个士兵的回忆》一书中,向后一代介绍了德军装甲坦克兵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它在战争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为能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战斗经验传授给未来德军的年轻坦克兵,他又着手写一本新书,但死前未能完成。 
  古德里安上将于一九五四年五月十四日逝世,许多旧友为他送了葬。墓地就在他初任军职时的果斯拉尔。战后,他的辛勤劳动成果也就付之东流了。曾经使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德国坦克也毁于一旦。但是要想毁掉古德里安的思想,抹杀它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我们这些过去在装甲坦克兵服役的军人都还记得,在这位同我们心连心的将军指挥之下,我们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的古德里安。   
  德国装甲坦克兵的历史 
  疑虑是经常会产生的。如果撇开疑虑不管,只有能在任何条件下当机立断、大胆行动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后代宁肯原谅错误行动,也不赞成无所作为。 
  ——古德里安 
  德国装甲坦克兵的历史不长,但内容丰富。它的历史同原德国装甲坦克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的毕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德里安一生的成败得失与德国装甲坦克兵发展中的兴衰紧密相关。 
  过去,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帝国军队,接受一些新的技术装备是很慢的,而且有很大的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将内燃机用于军事目的,但那时的德国人还没有用汽车大量运送军队,是敌对国家先使用了汽车。后来,在对控制战场的机枪已经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敌方首先使用了坦克。起初,只是把坦克设想成步兵的辅助武器,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可以克服纵深配置的堑壕系统。 
  在一九一七年的康布雷战斗中,大规模使用坦克第一次取得了赫赫战果,但这只是当时唯一仅有的成功。在随后的一些战斗中,远远还不够完善的坦克,仍旧以小群来使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起初对这种新式武器是估计不足的,认为用原来的防御兵器就可以对付坦克。直到苏瓦松和亚眠战役时,敌人使用大量坦克突然楔入德军防御纵深,使德军吃了苦头,德军最高统帅部才相信坦克的价值,确认发展坦克应作为首要的任务。但是,当时德国的原材料奇缺,要想改变在坦克制造方面落后两年的状态是不可能的。第二年(一九一九年)计划总共生产八百辆坦克,而当时的三个协约国可以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