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撇黄鸶盖状奕冢运飧龃奕诘亩右捕喾酱蜓梗虼顺米沤袢占嗑┕倏迹餍远挤⒆髁似鹄础4丝膛峁馔ハ群戎沽怂攀恳且步幼殴嫒埃捶炊淳⒘耍餍耘陌付稹
“什么逝者已矣!”
既然站起身来,他就怡然不惧地说道:“杜君礼,你恐怕不知道,当年外官考课之时,张燕公监外官考,可是在你的考绩上却一再大动干戈,你的上下考绩,还是陛下钦定!考课之事,关乎底下官吏前途大计,却被宰辅视作为奖惩之道,尤其是京官考课,完全无甚功绩,却偏偏还常常出什么上下中上,简直是让那些在外官任上辛辛苦苦的县令刺史们齿冷!裴相国,刚刚从我手中转给你的,烦请看一看,已经有几个上下了?十个!京官任上,哪来这么多值得考评上下的官员!”
三品以上的宰辅高官,乃至于外官大都督节度使以及有职司的诸王,都是天子亲自判定考词及考绩,所以,裴光庭并不担心有人指斥自己考课造假,可听到崔禹锡竟然指责得上下考的京官太多,他的脸色不禁就很难看了。他出身显赫,尽管仕途因为妻子的缘故而磋磨过一阵子,可终究不是耐得住气的人,当即霍然起身:“考评都是各司主官先定,而后我等覆核,你若是不满,批否也就行了,在这尚书省考堂之内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我批否有什么用?须知吏部考功陆郎中可是一份份考状尽皆批可,就包括这十个上下考!”
眼看裴光庭那边已经是面色铁青了,萧嵩不禁幸灾乐祸地旁观崔禹锡与其打擂台。他一面庆幸早已试探过天子的心意,外放崔禹锡为刺史,一面又冷笑吏部考功郎中陆从西以为别人都是木头人,竟敢放任手边一下子流出十个上下考,因而,他当即冷笑一声道:“十个上下考?算一算这京官考应该已经过去了一半的人吧,岂不是说今年能够有二十人考以上下?想当初贞观六年,朝堂名臣云集,最高考第却不过中上,没有一个人得上下者,现如今倒是上下泛滥了!”
“可高唐县公马周当年还是监察御史的时候,就曾经上书提及,只知贬一恶人可以惩恶,不知褒一善人足以劝善,因而劝太宗皇帝在每年政术犹善者中挑选最拔尖的几人,考以上上、上中、上下。足可见上下之考,并没有不给人的道理!”
冯绍烈本就素来瞧不起崔禹锡,此刻见其挑了个头,萧嵩一时竟是和裴光庭针锋相对,他终于忍不住站出来说话。当初张说病重之时,还强自支撑着给他的父亲写了洋洋洒洒上千字的神道碑文,哪怕为了这个,他也得帮已经去世的张说说几句好话,更何况他身为门下省给事中,出面维护裴光庭这个侍中也不无好处。因见萧嵩顿时为之哑然,他知道萧嵩在军略上犹有见地,但在权术上却略逊一筹,当即又嘿然一笑。
“再者,前四天里有十个上下考,并不见得接下来还能有十个上下考。京官这么多人,只有十个上下,要我说还不足以惩恶扬善!”
萧嵩本来找准了机会,挑准了发难的人,连借口都是现成的直接把狄仁杰搬出来,眼见得裴光庭哑然,考功郎中陆从西更是诚惶诚恐不敢出言,他原以为胜券在握,怎么也能打下裴光庭一直以来那张狂的气焰,可这会儿被冯绍烈一堵,他顿时觉得喉咙口噎得慌。然而,还不等他振作精神重新再回击,突然就听到身边传来了一个淡淡的声音。
“十个上下考,于众多京官来说,也许有些人确实有些实绩,也不算有多出格。不过,我有些纳闷,我这儿根据考簿上外官的四年考绩汇总进阶,倒是发现了一桩奇事。先后有十几个今年州县呈上来的考课,考绩不过中中甚至中下的官员,可三年之前,也就是开元十七年的考课,却是中上甚至上下!”
萧嵩侧头一看,就只见杜士仪已经走到了自己身边。
“相国,这次大考,需要核销四年考绩定加阶,我这几天来频频翻阅考簿核定加阶,实在是觉得有些蹊跷。”杜士仪在考课开始的那一天,就用了些小手段,让自己负责四考核销汇总,此刻他随手把考簿摊开在萧嵩面前,随即淡淡地说道,“相国请看,这一份开元十七年的考簿朱笔记录,是不是和前头一份记录的颜色不同?我怀疑,吏部考功司的考簿上,有人舞弊!”
☆、690。第690章 准卿三条奏
裴光庭正欣喜于冯绍烈出面解围,可听到杜士仪这话,他登时心中大凛。一刹那间,他也顾不上崔禹锡在那慷慨激昂的指责了,快步冲到杜士仪面前,疾言厉色地问道:“杜君礼,你是质疑这考簿记录真伪?”
“这样的颜色不同,只要细细辨别就能看出来。裴相国请看。”杜士仪走上前去,随手让裴光庭分辨前后两页,见其面色一凝,他就嘿然笑道,“我本也不会注意到这些,但数月之前,我获准进入吏部考功司查阅考簿,那时候便发现,越是年代久远的考簿,其上朱笔记录考绩考第的笔迹应该越淡,甚至有最终模糊不清的,即便三四年前,笔迹也和现如今刚刚誊写的朱笔笔迹深浅完全不同。可今日却见,本应是前后一批次书写的深浅却不一样,而却和一年前的笔迹字体一样!”
说到这里,杜士仪便退回了萧嵩身边,对这位中书令拱了拱手道:“事关重大,还请萧相国斟酌!”
萧嵩眯了眯眼睛,看也不看裴光庭,当即说道:“正好朝集使们都云集洛阳,立时召来和这条记录有关的朝集使,查问当年考绩!另外,每年考课完毕后,张榜应有留存,立时调阅!”
听到这些,刚刚以为自己徒劳无功的崔禹锡只觉得这会儿杜士仪的发难就如同雨后甘霖似的,让他整个人都活了过来。他见萧嵩志得意满,裴光庭面色铁青,而杜士仪不动声色,终于冷笑了一声。
“纵使再巧言令色,也抵不住真正的证据!!”
因为此番考课乃是在尚书省,因而吏部侍郎李林甫闻讯之后,很快就赶了过来。他眼见得萧嵩调开了开元十七年那一卷当年张榜的外官考课榜后,随即从中找到了和考簿上那条存疑记录相对应的,发现原本应该是中下的考绩,到了考簿上竟然变成了中上,继而拍案而起大发雷霆的时候,他也不禁气得心肝一颤一颤。
他都已经警告了吏部上下人等,若是在今岁大考之年闹出什么事情来,绝不放过,没想到竟然还是有人置若罔闻!
萧嵩只觉得心怀大畅,但脸上还是要痛心疾首,痛斥了一番吏部考功司的失责之后,他就看着杜士仪道:“君礼,虽则颜色微微有些不同,但此次覆核考课,任务何等繁重,多亏你注意到这些细微之处!”
“本就是相国仔细,怕我初为中书舍人,第一次监外官考,让我提早到考功司库房中调阅这些考簿。而我是第一次担当,不免心中凛凛然,故而不敢马虎。”
萧嵩嘴角高高翘了翘,当即看着裴光庭和李林甫道:“事关重大,先行封存考功司一应文卷,裴相国李侍郎,请与我和杜君礼一道面圣如何?”
十个上下考还不足以闹到天子面前,可考簿舞弊却是关系到铨选和升黜等等,裴光庭和李林甫纵使再不愿意,也不得不答应了萧嵩的提请。等到了宣政殿,萧嵩打头说出了实情,李隆基登时遽然色变。
“彻查!”不等裴光庭和李林甫相继告罪,在迸出了这么两个字之后,李隆基用犀利的目光在四个人身上一扫,最终落到了杜士仪身上,“杜君礼,既然是你查知情弊,此桩案子,朕就交给你去办理!”
“臣遵命。”
杜士仪深深一揖领命之后,却又沉声说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臣有几分思量,想单独呈报。”
李隆基几乎想都不想便点了点头。一时间,不得不先行退避的萧嵩裴光庭和李林甫,面色自然各异。
萧嵩在意的是今次漂漂亮亮赢了一回,杜士仪打算在御前说什么他反而不在乎,横竖杜士仪是中书舍人,三五年之内都不用操心会威胁到自己;至于裴光庭和李林甫,两人一个兼吏部尚书,一个是吏部侍郎,心情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前者即便未必有罢相之虞,可兼任吏部尚书至今近三年却始终未曾察觉端倪,必定会降低自己在朝廷士林中的名望;后者这吏部侍郎也才当了两年多,一直觉得吏部上下已经被梳理笼络得差不多了,可这次的危机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杜君礼莫非是打算插手吏部?”
裴光庭低低问了一句,李林甫登时一颗心猛然一缩。他好容易才把齐澣赶下了吏部侍郎的位子,得以从刑部侍郎转任吏部侍郎,倘若真的被杜士仪****手来,他这个掌管铨选,能够得心应手把想要安插的人放到想要安插位子上的吏部侍郎,这种便利就再也没有了!
因此,他暗自咬了咬牙,继而就镇定自若地低声说道:“相国放心,我不会让他得逞的!”
而独自请留宣政殿的杜士仪,面对天子那征询的目光,他便诚恳地说道:“陛下,其实考簿作伪,据臣在吏部考功司库房中翻阅得知,恐怕不是一时一日之事,也不是一年两年之事,甚至不是十年八载之事!臣翻阅的考簿,最早是在长寿元年,也就是说,至少在四十年之前,就已经有胥吏趁着考簿上朱笔所记考第褪色之际,将其从下第修改成上第,从而在大考升阶或是减禄,抑或在升黜的时候,为不法官员牟利。”
李隆基尽管早已不像是当年真正亲政的时候那么勤政了,但仍然深恨被人蒙蔽,因此,听到杜士仪把这考簿舞弊的年限提到了四十年之前,也就是自己的祖母武后秉政的时期,他不禁眼神一缩,表情反而缓和了下来。
“你继续说。”
“历来考课结束之后,考第公布宣之于众,然后记录在考簿之中,又发给官员考牒作为凭证。所以,真正记录这些的,也就是这三样东西。然则考牒并不是每位官员都会一直保存,而张榜更是三五年便会销毁,所以考簿竟是成了唯一的证据。只要有胥吏在这上头做文章,可以说是很难查出来。所以,如今固然要严加彻查,但臣想禀奏陛下,不如从即日起,日后考簿上记载的官员考第,一律用墨笔,停用朱笔。墨笔不易褪色,如此,日后便可在最大限度上杜绝考簿舞弊!”
这是个简单有效的手段,要更改的只是日后记录考簿的方法,简单易行。因此,李隆基几乎只是略一思忖便颔首答道:“此事准奏。”
“其次,陛下,此事既然延续几十年,而吏部从无尚书侍郎能够一任如此之久的,臣说一句公道话,只怕前前后后不知道多少胥吏在其中狼狈为奸,涉及其中的官员更恐怕不计其数,却一向欺瞒上头。倘若真的彻查过甚,只怕会动摇人心。所以,臣请陛下允准,只将此次查知之胥吏绳之以法,至于其余与此有涉之官员,只需知会此后的吏部主官,在每岁铨选时驳落,让他们废置终身。如此既可以儆效尤,也可避免朝堂人心惶惶,失了陛下圣明。”
从前见识过杜士仪执拗的时候,再对比其外任上历练多年,如今回朝任中书舍人的时候,李隆基就不禁感到,这有阅历就是和愣头青不一样,说出来的话让人怎么听怎么舒服。杜士仪此议不啻是说,在杀一儆百之外,其他于此有涉的人不动声色地搁置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