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1-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当时的一些大臣根据封建宗法制度的原则,屡次上书请立皇长子常洛 

为太子。神宗意在常洵,对册立太子的事一再推托延迟。于是,舆论蜂起。 

这个问题争了15年,一直到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神宗才册立朱常洛 

为太子。封建地主阶级认为太子乃“天下之本”,所以把这一场争吵叫做“争 


… Page 11…

国本”。在激烈的斗争中,各党都利用“京察”的机会作为排挤打击对立派 

的手段。所谓“京察”,原是明朝政府考核京官的制度,规定6年考核1次。 

在京察中,根据官员的政绩、品行,分别给予升任、降调或罢官等奖惩。凡 

是在京察中被罢官的,终身不复起用。因而,各党都恨不能置对方于被罢官 

的境地。京察时主持察典的是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 

河南道御史和吏部文选郎中,因此,这几个职位就成为各党激烈争夺的中心。 

     万历三十三年 (1605),东林党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郎杨时乔主持京 

察,浙党官员钱梦■、钟兆斗等受贬谪。浙党首领,首辅沈一贯大怒,搬出 

明神宗,深责主持的官员,并扣留京察的奏疏不发。万历三十九年(1611), 

秦党孙丕扬主待北京京察,东林党的官员与他联合,借以驱逐齐、楚、浙、 

宣、昆诸党,而南京的京察却为齐、楚、浙党主持,东林党人大受斥逐。万 

历四十五年 (1617),浙党主持京察,为报复三十九年的京察,东林党人一 

时被驱逐得几乎一干二净。天启三年(1623),东林党人主察,则又反过来 

大事报复。京察就这样成了各党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的最好机会。 

     万历末年,各方面的矛盾更加激烈,社会危机正在加深。东林党人目睹 

政治的腐败,要求改革弊政,缓和日益尖锐、势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阶级矛盾。 

他们在位时敢于弹劾执政大臣,乃至上书皇帝,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弊病; 

削籍闲居时,则通过“清议”的方式,发表政治主张,议论朝政得失。东林 

党首领顾宪成认为士大夫应该关心朝廷,关心民生,关心世道。翰林院检讨 

姚希孟,也是东林党人,反对滥征商税,他上奏疏说,朝廷滥征滥派,使财 

赋根本之地“十室九空”,若不减轻人民的负担,势必要招致大水冲溃堤防 

一样的危险。明神宗贪婪成性,为了搜刮财赋,他派出许多矿监,税监,到 

处欺压百姓,为非作歹。东林党人李三才担任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 

诸府期间,就曾揭发税监陈增的罪恶,并且冒犯天颜,上疏批评神宗说:“陛 

下爱珠玉,百姓也想温饱;陛下爱子孙,百姓也恋妻儿。那为什么陛下你要 

拼命地聚敛财宝,而不让小民满足一升一斗之需要呢?为什么你要延福万 

年,而不让小民享受朝夕之欢乐呢?”他要求神宗罢天下矿税监,并指出利 

害关系说,如果固执不改,“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万一天下大乱, 

到那时,陛下凄然独处,即使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你守呢?” 

     东林党反对矿监税使反映了工商业者要求限制封建掠夺的呼声,对资本 

主义萌芽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东林党人的这些言行和政治见解,虽然赢得社会广大阶层的同情和支 

持,但却不能为腐朽昏愦的皇帝所采纳,而且引起了反动官僚集团的憎恶。 

所以,不仅他们的改革希望象梦幻一样地破灭,还招来了日后宦官勾结反对 

派对他们进行残酷无情的迫害。 

     明末党争的焦点除上面所说的争“国本”外,还有“三案”,即“梃击 

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案都是围绕争夺皇位继承权开展的。 

是朱常洵为争得太子地位进行的最后努力。 

     万历四十三年 (1615)五月初四日傍晚,有一个不知姓名的男子,手持 

枣木棍,闯进大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直至大殿檐下才被 

内侍擒住。浙党巡城御史刘廷元审问后奏称:犯人张差,蓟州人,语无伦次, 

是个疯子,后来又经两浙党官员审问,结果和初审完全一样。于是,便准备 

按疯颠结案。当时朝廷内外的多数官员均怀疑是郑贵妃和其弟郑国泰主使张 

差谋害太子,为朱常洵夺取太子地位。而且浙党魁首方从哲向来交通外戚以 


… Page 12…

巩固地位,因而对浙党官员的两次审讯均表怀疑。 

     刑部主事王之采私下探询张差的口气,查出张差系受人指使,从蓟州来 

到京城,被一太监带进宫作案的。王之采把这些情况报告明神宗,并说,张 

差“不颠不狂,有心有胆”,要求举行朝审或会审。浙党攻击王之采胡说, 

坚持张差是疯颠,要求把张差立即处决。后来,刑部会同十三司官员举行会 

审,张差供认“太监庞保、刘成二人指使他打进慈庆宫,并对他说:“打死 

 ‘小爷’(宫中太监称太子为小爷),有吃有穿”。庞、刘二人是郑贵妃宫 

中的内侍。至此,真相大白。神宗恐怕进一步追查会牵涉到郑贵妃,下令把 

张差凌迟处死,把宠保、刘成秘密处决于内廷。这一案件便草草结案,这就 

是所谓“梃击案”。 

     万历四十八年 (1620)七月,神宗病死,太子朱常洛于八月初一日继承 

帝位,是为光宗。光宗做太子时,就已经有妃子、宫女多人,朱常洛当皇帝 

后,郑贵妃怕他记前恨,又选了四个美女进献,以此来讨好他。这下子,美 

女们便要了他的命。光宗溺于女色,即位没几天便得了病。内医太监崔文升 

开了一服泻药,光宗服后,腹泻不止,一日要拉三四十次。后来,鸿胪寺丞 

李可灼献上一颗红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觉得较为舒服。过了半日,李 

可灼又献上一颗,光宗再把它服了,睡到第二天凌晨死去,只当29天的皇帝, 

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此即为“红丸案。” 

     光宗之死,内外官员都归咎于李可灼,而首辅方从哲却用光宗遗诏的名 

义,赞扬李可灼为光宗治病有功,拟赏李可灼银五十两。于是,群情大哗, 

纷纷上疏弹劾李可灼和方从哲。方从哲才把赏银改为罚俸一年。但是纠弹的 

奏章还是接二连三地送上来,指责内医崔文升系郑贵妃心腹,故意给光宗用 

泻药,使光宗元气不能恢复,其罪不在张差之下;又指责李可灼进红丸致光 

宗死亡,罪不容诛;而这些罪行都是方从哲指使干的,认为方从哲有十大罪、 

三可杀。方从哲在众官员的指责下,只好辞官。天启二年 (1622),东林党 

人礼部尚书孙慎行又追论李可灼和方从哲,指斥方从哲是谋杀皇上的千古罪 

人。大多数官员都要求办方从哲的罪。方从哲上疏力辩,同党官员也极力为 

他辩护。争了好长一阵子,李可灼充军,崔文升贬放南京,方从哲还是无法 

官复原职。光宗生前宠爱的一位选侍西李,在光宗未死时曾谋取皇后的地位, 

光宗死后,又企图借皇长子朱由校年少(仅16岁)之便,掌握大权。她要下 

面的官员把奏章先交给她看,然后才转给皇长子。而且,光宗死后,她还住 

在乾清宫里,无意搬出。本来,按照封建礼仪制度,只有皇帝和皇后才配住 

乾清宫。光宗死后,照规矩她必须搬出,让新任皇帝搬进。因此,一些大臣 

在光宗死后的第二天 (九月初二日)就合疏请西李移宫。御史左光斗的言论 

最为激烈,他说,西李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居正宫,如不及早采取措 

施,而让西李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则天专权的灾难将复见于今日。 

奏疏上去后,西李还是没有移宫的意思。初五日,给事中杨涟再次上疏,力 

促移宫。在群臣的催促下,西李不得不搬出乾清宫,移居仁寿殿。此即为“移 

宫案”。 

     移宫后,与东林党作对的官员又上书责备力促移宫的杨、左,说西李系 

光宗遗爱,光宗尸骨未寒,就对她限时驱逼,未免太过分了。于是,两派官 

员又围绕着移宫的是非展开了激烈争吵。后来,新登基的熹宗(即皇长子朱 

由校)传出一道谕旨,痛数西李的几条罪状,包括威挟邀封,控制臣下上奏 

的文书,企图垂帘听政,凌虐、逼害嘉宗生母致死等,下令叫西李搬出仁寿 


… Page 13…

殿,并且指责为西李说话的官员是“党庇”,于是,争吵才稍为缓和。 

      “国本”以及“三案”的争议,其斗争的实质,乃是不同派系的官僚集 

团为了在最高统治阶层寻找自己的靠山,争取最高统治者的倚重和宠幸,借 

以捞取政治资本,谋求自身的权力和地位。“三案”发生的当时,东林党在 

斗争中占了上风,到后来魏忠贤的阉党专政时,“三案”又被彻底翻过去, 

成了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的口实。 

     正直派东林党围绕三案对邪恶派官僚的弹劾,从其基本内容讲,基本符 

合实际,但也有一些人将一些无法落实的罪状说成确凿事实。另外,其态度 

也显得过分激烈,许多人是抱着与对手誓不两立的严厉态度。正直派官吏的 

这些表现,无疑有些感情用事。双方几十年的角斗,相互间形成了严重的仇 

恨情绪,万历末年正直派官吏受到残酷打击的经历,更使之对此耿耿于怀; 

现在正直派官吏翻过身来了,他们便很易于怀着百倍的仇恨,向对方发泄胸 

中积存已久的怒火。然而权衡当时的大局,正直派官吏的这些作法是存在严 

重问题的。如果这时他们不把自己的相当多的精力用在对历史问题的追究, 

而且态度宽恕一些,那么,他们就可有更多的精力去改良当时的政治,与对 

立面的紧张关系就会得到缓和,这将对巩固其政治上的优势地位极有帮助。 

但他们实际上却是没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用了相当多的精力去追论三案, 

报复政敌。这便无精力在改良政治上较多地有所作为,也使邪恶派与之仇恨 

更深,门户之争不仅不能停歇,反而愈演愈烈。当时腐朽的宦官魏忠贤集团 

恰好正在兴起,于是到天启四年(1624年)后,它终于代替正直派官吏,而 

在朝廷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将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东林党在万历朝不受重用,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和光宗在不 

到两个月内相继病死后,其命运才有了转机。光宗临终之时,李涟以一个小 

小的给事中受顾命。扶立熹宗朱由校,自此东林党人受到重用。天启初年, 

内阁、都察院、吏部、兵部、礼部等要职都为东林党人所把持。东林权势, 

盛极一时。 

     但是,当政后的东林党并没有什么建树,他们毕竟只是封建社会没落时 

期的地主阶级中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没有提出,也提不出一个救世良方。 

此时的东林党人只是忙于起用大批前期受贬的党人;再则是排斥异己,打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